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[原创]殡葬人,家有贤妻!

  • 小草无名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008
  • 回复:2
  • 发表于:2012/2/19 21:15:06
  • 来自:辽宁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凌源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

       将此文作为礼物,献给那些长期战斗在殡葬改革最前沿,为全国的殡葬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4534多万殡葬职工和他们的妻子们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殡葬人,家有贤妻!  

   有人说:“成功的男人背后,总有一位肯为你付出的妻子”。我并没有成功,但背后却有一位用她自己的全部热情,默默的支持着丈夫事业的妻子。与妻结婚已三十年,前十年支持我在部队服役;后二十年支持我干殡葬事业。没有妻子无私的奉献,便没有我的殡葬人生!
      
   妻子出生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“女神”故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,也许或多或少沾染了东方“女神”之灵气。同时,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特有的“贤妻良母”那种美德。她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。可在她的身上从来就没有过城里上班族的趾高气扬;也没有下岗后的愁眉苦脸、唉声叹气;更不必为再次就业四处奔波、寻找出路。她一直在自己的精心营造的家庭港湾等待着、守候着……

   一九八零年,那时的妻子年轻、漂亮。追求她的人自然也不少。可她初衷不改,毅然决然和我一个月只发给六元钱的津贴费的汽车兵结了婚。当时我的家中几乎一无所有,一对木箱子就是我们的全套家具。她并不在乎,且千里迢迢孤身一人赶到部队同我结婚。那时我所在的部队是在黑龙江边防的一个远离城市大山里,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。所以,没有婚纱,更没有三金四银,两套行李搬到一起,叫上几个老乡和战友聚起来吃顿饭算是我们的结婚宴席。对于自己的那场寒酸婚礼的情形,至今想起来心里还很不是滋味。妻子当时并没有在乎眼前的一切,在她看来在豪华婚礼,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。由于妻子的宽容和理解,从此,我有了妻子。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。

   选择军人做丈夫,同时也等于选择了奉献。当时八十年代初期家用电器刚刚兴起,望着商店里摆着琳琅满目的洗衣机,我想买一台算我对妻子的一种补偿。妻子早就看透我的心思对我说:“我什么也不要,你尽管在部队安心服役,家里的事情有我呢!”她怕我不相信她,紧接着她又风趣地说:“我就是一台人工智能型、大容量、省水省电,又好操作不磨损的洗衣机。”妻子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于是,我也就有了吹嘘的资本,把我那台“洗衣机”称作“金不换”牌子的。向战友们炫耀,博得战友们投来羡慕眼神,我也因此引为自豪。在妻子的奉献精神鼓舞和大力支持下,我干劲倍增,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四年。当我把闪亮的军功章放在她的手里时,她的手有些颤抖了。靠她柔弱的双肩支承着一个家,抚育着两个孩子,是怎么过来的,只有她自己的心里最清楚。此时此刻她望着军功章情不自尽地流下了热泪,我赶紧忙替她擦去腮边的泪水,愧疚地说:“多亏家有贤妻”。

    一九九零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,正赶上农村开展殡葬改革,需要一名司机开殡仪车。民政局负责安置的同志安排我去。当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很矛盾。社会上确实还有一少部分人看不起殡葬行业,他们觉得整天和死人打交道,名声不好听,低人三分,更没有面子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再说,当时挑选工作还不难。我担心妻子一定会极力的反对,在心里憋了三、四天,才委婉地对妻子说明此事。真没有想到妻子非常爽快地说:“那怕什么,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去干,别担心,我支持你。”你瞧!她比我还开明呢。有了妻子的支持,自然我也就有了勇气,彻底打消了顾虑。第二天愉快地到殡葬管理所报到上班了,成了名符其实的殡仪车司机。

   给殡葬人做妻子是特别辛苦的,尤其是给殡仪司机做妻子更是常人无法体验到的。洗脏衣服自然要比别人多洗好几套,三顿饭也没有个准点。就是身上从外面带回来难闻的尸体气味,一般人根本就无法接受。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是难不倒妻子的,再苦再累她也从不抱怨。该换洗的衣服总是提前为我准备出来,每天都是看着我穿戴整齐的走出家门,目送看不见为止。下班回来晚了,饭菜总是在锅里热着;遇到夜间出车,她总是耐心等着;我不回来,家里的灯也总是亮着……

   世人对殡葬业的冷漠,自然也会直接连累家人。所有殡葬人的妻子都有这种切身感受。都要额外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冷言冷语:“你看她的丈夫就是拉死人的,也不怕晚上做恶梦。”“唉!一朵鲜花插在了‘牛粪上’。”“白搭那个人了。”对于这些舆论压力妻子不急不恼,反而是一笑了之。邻里间有“排斥反应”的她也能包容和化解。九三年建房时,就因为我在那个单位工作,个别邻居没少出难题刁难我们。当谁家有了大事小情的时候,她还是照样有求必应。有一年过年的中午,满桌子的大鱼、大肉冒着腾腾热气。我刚刚打开一罐啤酒。一位平时有点隔阂的邻居来敲我家门,是帮他亲戚找车。妻子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他,把他让进屋坐下,拿烟倒水。来人磕头作揖非常抱歉说:“真对不起,不该这个时候来打扰你们吃团圆饭。”“家里老人去世了想早点出殡,放在家里过年也不叫个事呀”!还没等我说话,妻子抢先对我说:“快去帮帮忙吧,现在找车是最难找的时候,饭等回来再吃吧”。来人听了妻子这么一说,就放心了。我紧接着说:“你回去准备去吧,我一会就到”。等出车回来时,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早已点亮。在礼花和焰火的映衬下,妻子陪我共进“团圆午餐”。这件事对这位邻居教育挺大,慢慢地周围的邻居被妻子的真诚所感动。从此误会消除,最后还都成了好朋友。对殡葬人也刮目相看了。

   妻子这个“编外职工”,为了早日“转正”融入殡葬行业列。有空也看《中国殡葬》新闻周刊,她的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拓宽。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,殡葬的话题在我家占主导地位。妻子的思想意识也更加超前。2004年女儿报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时,开明的妻子打算让女承父业,但未能如愿。我们提前三天到学院报到,想改报殡仪系。因为名额所限,最后还是去了民管系。另一位来自黑龙江鸡西的家长领着学生改报了艺术系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民政系统的最高学府;殡仪系是殡葬职工诞生的摇篮。我平生第一次踏进大学校门。整洁的校园,正规化的管理。当时真想留下来,在殡仪系接受深造,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。虽然,我只是梦想。当亲眼目睹那么多的莘莘学子涌跃报考殡仪系的“火爆”场面,那一时刻,还有比这更让我们这些老殡葬人更高兴的吗?妻子倒是觉得与殡仪系失之交臂,有些遗憾!

   妻子勤勤恳恳地为我和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。许多事情早已忘却了,可是,有一件事情则深深地印在脑海里。记得有一个冬天,天气特别的冷。妻子为了赶织一条围巾彻夜未眠,待火一样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,一条崭新的围巾,围在我的脖子上,她搓了搓麻木的手说:“看到你穿戴得暧暧和和的上班,我心里才踏实”。现在我早就把用“爱”织出来的围巾,珍藏起来留作纪念。

   今生能与殡葬行业结缘,全靠妻子的大力支持。现在每当战友聚会时,他们都非常羡慕我找到一份好工作。可我心里最清楚:还不是多亏“我家有贤妻呀!”

   一晃二十年过去了。原以为回到地方工作与妻子朝夕相处,能有机会替她分担些家务事,弥补一下这么多年来的愧疚。没想到自开殡仪车那天起,就没休过星期天,更没有节假日,早出晚归是常事。我也就成了这个家中的来去匆匆的一位过客。所有的家务仍然是妻子一个人支撑着、承包着。一双儿女从出生那天起,到现在都上了大学,都是妻子一个为他们的饮食起居操心费力。从不让我为家庭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分神。妻子说:“最主要的是让我有更充裕的时间,更充沛的精力开好车,保证安全”。她自己却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无怨无悔的工作着、忙碌着。只要我一踏进家门,就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。 

   家,是一个温馨的港湾;远途跋涉航船的驿站。

   妻,是一盏航标灯;为匆匆回家的我照亮方向。

   我爱我家。

   更爱贤妻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后记:

   殡葬工作风风雨雨二十年,妻子支持我七千多个日日夜夜。其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的。我的家庭很普通;妻子也很平凡;更不是最优秀的。仅仅是千千万万殡葬人家的一个缩影。我仅在这里摘几朵花絮,通过这一滴水,就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。她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,但从这鸡毛蒜皮的琐碎家务事中,能窥斑见豹。她们不图名、不图利,几十年如一日。在幕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、纤细的双手托起一个个殡葬家庭;托起中国的殡葬事业。她们是中国殡葬事业的坚强后盾。同样更是最可爱的人,军功章应该有她们一半。殡葬改革的史册上也将永远记录着她们的丰功伟绩!

  
  • 太极
论坛管理员实名认证会员
  • 发表于:2012/2/20 1:36:28
  • 来自:辽宁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广结善缘
  
  • 小草无名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2/3/20 13:30:18
  • 来自:辽宁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谢过太极的关注!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